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
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泰科,向世界|拆掉“心中之墙”,拥抱世界辽阔!泰科学子德国游学体悟

交流动态

时间:2025-07-22 11:10:1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泰山科技学院海外游学之旅启程!

来泰科,跟着小泰免费环游世界!


来泰科,跟着小泰免费环游世界!为给我校学子提供最极致的成长体验,拓展学生全球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校特设全额资助暑期欧洲游学项目,选拔优秀学子免费前往欧洲进行深度学术文化探索!亲历历史名城、对话多元文化、参访顶尖学府,获得一次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综合能力的宝贵经历。今年我校选派了33名师生,在德国开启一场为期三周的游学之旅。站在泰科的肩膀,看到更大的世界,选择泰科,下一个拥抱世界的就是你。


领导力课堂:从理论筑基到实践生长的中德共鸣

迎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开始了德国游学之旅的领导力课程。今天的第一位授课教师,是来自FUU Sachsen学校的教育中心主任,同时也是60多位员工的领导。他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系统讲解了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及其适用场景——从情境式领导到团队协调技巧,用真实案例让领导力从抽象概念变得清晰可感,为同学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无声拼合彩色纸片成正方形时,谁先观察形状、谁负责传递,默契里藏着领导力;折心形折纸比拼效率时,主动分工、优化步骤,协作里透着领导力;应对太空之旅模拟危机时,快速决策、分配任务,担当里显着领导力。课堂上,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领导力的本质。





德国老师引导学生回想过往经历,探索自身领导力风格,这一做法深刻呼应了泰科极致化推进个性化育人场景的理念。通过这种自我回溯与探索,学生能够有效实现自我认知与评估,进而深刻认识到领导力对于团队的关键作用,并学习如何通过领导力构建信任、实现高效沟通。这些能力的培养,正与学校期望塑造“具备同理心、创造力、领导力的时代主人”的目标高度一致,也再次印证了优秀领导力培养逻辑的普世共通性。



柏林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中读懂家国与世界

从勃兰登堡门的统一象征,到查理检查哨的铁丝网遗迹;从柏林恐怖地形图纪念馆的历史警示,到贝尔维尤宫前偶遇的外交接待仪式——柏林的每一处场景,都成为行走的课堂


在勃兰登堡门下触摸古老石柱,同学们感受着德国统一的厚重;查理检查哨的遗迹让分裂的代价具象化,深化了对祖国团结统一的珍视;恐怖地形图纪念馆里,被撕碎的家书与斑驳墙体,让守护人性尊严与和平从口号变为内心的坚定信念。而联邦总统府前庄重的外交礼仪,则让 “国际交往” 从课本概念变为直观认知,激发了对祖国国际角色的思考与自豪







文化碰撞:连接纽带,拥抱多元

柏林街头一次温暖的偶遇,让泰科学子与中国传媒大学同学因共同的求学背景而迅速拉近距离。轻松交流中的观察分享,展现了中华学子在海外的精神风貌,文化认同的暖流在异国街头自然流淌。在充满活力的亚历山大广场,学子们欣然加入街头艺术家的即兴表演,用节奏、音乐与色彩跨越语言障碍。欢声笑语中,“艺术无国界”的真谛生动诠释,学子们拥抱多元文化、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姿态和自信风采展露无遗。




无忧宫探秘:从文化共鸣到民族自豪的惊喜之旅

行程中的惊喜环节——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波茨坦无忧宫令师生雀跃。这座腓特烈大帝的洛可可风格夏宫,其金碧辉煌的大理石厅、恢弘的梯田花园与精致的中国楼,远超书本想象。置身历史现场,师生们感受到时空对话的冲击力。返程途中,更在无忧宫外惊喜偶遇此前同机抵达的中国广东龙舟队!得知龙舟队已斩获两金并剑指第三金,泰科师生报以热烈掌声与喝彩。双方在普鲁士宫殿前合影留念,浓浓的同胞情谊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生感悟:行走世界,践行泰科育人理念

今天上午的领导力课讲团队协作,下午就用折纸、救飞船练手,突然发现:原来课上学的责任担当,就是折爱心时主动分工,就是队友卡壳时搭把手。不同文化的课堂很新鲜,但更让我觉得值的是——现在遇到小组任务,我敢主动站出来统筹了。就像老师说的领导力能学会学校给的游学机会,不光让我见了世面,更实实在在练了本事。这大概就是出来游学的意义吧。

许晨昕 智能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23-1


在无忧宫看到欧洲人想象中的中国风建筑,既新奇又引发深思。它提醒我文化传播与理解的复杂性。而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在异国他乡偶遇为国争光的龙舟队!那一刻,民族自豪感不再是一个抽象词汇,而是胸腔中涌动的热血与骄傲。泰科不仅提供给我们看世界的平台,更在行走中塑造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这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语言沟通,更是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的深化。

杨悦宁 行政管理学院 法学(本)23-2 


站在柏林墙斑驳的墙体前,我触摸到的不只是冰凉的混凝土,更是三十年前无数人用生命反抗国家分裂的回响。那些夸张的涂鸦背后,藏着比颜料更浓烈的渴望——这让我重新审视“边界”的意义:它可以是铁幕森严的柏林墙,也可以是自我设限的认知牢笼。最震撼的是在总统府偶遇外交车队:仪仗队挺拔如雕塑,外交现场庄重肃穆。那一刻我突然懂得,历史课本里“冷战”“欧盟”这些宏大词汇,此刻正以具象的礼仪与握手在我眼前运转。柏林教会我,真正的成长是拆解心中的墙:既敬畏历史的重量,也拥抱世界的辽阔。

张萌 海右书院 艺术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本)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