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泰山科技学院海外游学之旅启程!
来泰科,跟着小泰免费环游世界!
来泰科,跟着小泰免费环游世界!为给我校学子提供最极致的成长体验,拓展学生全球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校特设全额资助暑期欧洲游学项目,选拔优秀学子免费前往欧洲进行深度学术文化探索!亲历历史名城、对话多元文化、参访顶尖学府,获得一次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综合能力的宝贵经历。今年我校选派了33名师生,在德国开启一场为期三周的游学之旅。站在泰科的肩膀,看到更大的世界,选择泰科,下一个拥抱世界的就是你。
在德国游学的第十天,泰山科技学院的师生团队来到了充满艺术气息与历史底蕴的莱比锡。这座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和探索。



数字艺术:穿越生命演化长河
在莱比锡的首站,我们踏入了德国首个数字艺术博物馆——观看了一场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艺术展。这场艺术展用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前沿的数字艺术项目,将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生命从最初的起源到不断演化的神奇历程。展厅内,光影交织,色彩斑斓,通过数字投影、互动装置等多种手段,生命起源的奥秘以一种生动且震撼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街头旋律:流动的城市乐章
走出艺术展,我们漫步在莱比锡的街头。这座城市的街头音乐文化十分浓厚,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街头艺人在尽情演奏。他们或是弹着吉他,用悠扬的旋律诉说着生活的故事;或是拉着手风琴,欢快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活力。在这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大家纷纷驻足聆听,有的同学还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


巴赫足迹:走进音乐圣殿
随后,我们来到了巴赫博物馆。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宛如一座音乐的宝库,珍藏着无数与巴赫相关的珍贵记忆。馆内陈列着许多巴赫时期的文献、音乐乐器和家具,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这位伟大作曲家在莱比锡的生活点滴。站在那些古老的乐器前,仿佛能看到巴赫当年在这里专注创作和演奏的身影。通过馆内的展示和讲解,我们对巴赫的音乐创作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让我们深受触动。


从巴赫博物馆出来,旁边就是圣托马斯教堂。这座建于1212年的教堂,是莱比锡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重要地标。教堂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哥特式的尖顶直插云霄,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巴赫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他在这里担任圣托马斯学校合唱班的指挥长达27年,许多经典作品都诞生于此。站在教堂里,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巴赫指挥合唱团演唱时那震撼人心的歌声。如今,圣托马斯教堂童声合唱团依然声名远扬,他们每周都会在这里献唱。

动物王国:自然生命的震撼
行程中,师生们还探访了被誉为欧洲最美丽动物园之一的莱比锡动物园。园内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动物种类,其园区的设计也别具匠心,尽可能还原动物们的自然栖息地。刚进园,一片粉色的“云霞”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是一群火烈鸟正悠闲地在水边踱步,细长的腿踩在浅滩里,弯曲的脖颈不时伸进水中觅食。最让人惊叹的是亚洲象,成年大象的身高竟接近六米,庞大的身躯像一堵移动的墙,甩着长长的鼻子卷取树枝,粗笨的四肢踩在地上却意外地稳当。有同学举起手机想拍全景,退了好几步才把大象的全貌装进镜头,嘴里还念叨着“课本里说大象高大,亲眼见了才知道有多震撼”。


回顾这一天的行程,从充满科技感与艺术氛围的数字艺术博物馆,到洋溢着街头音乐文化的大街小巷,再到承载着深厚音乐历史的巴赫博物馆和圣托马斯教堂,最后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莱比锡动物园,每一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与泰山科技学院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高情商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这次德国游学之旅,正是学校育人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游学过程中,我们走出国门,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无论是在艺术领域的探索,还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亦或是对自然生命的观察,都让我们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相信这次游学经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财富。
学生感悟
莱比锡的一天,比课本有趣多了。数字艺术博物馆里,脚下的“原始海洋”会跟着踩动起伏,光影里的细胞分裂像烟花,比生物书里的插图鲜活一百倍。原来科学和艺术搅在一起,能这么让人着迷。街头手风琴拉得欢快,穿风衣的老人闭着眼晃头,我跟着节奏踮脚,旁边阿姨笑着拍我肩膀。不用懂语言,音乐自个儿就钻进心里了。动物园火烈鸟的粉、鹈鹕的扑腾、近6米的大象从眼前晃过——课本上的“高大”俩字,哪有亲眼见着震撼?这大概就是“体验式学习”吧,真实体验过的,比笔记深刻多了。
——远景学院24-1(法学)李晓灿
莱比锡教会我,看世界不能只靠书。艺术展虚拟的“浮游生物”从指尖滑过,进化史在眼前流动,突然懂了什么叫“沉浸式”——不是看故事,是走进故事里。巴赫用过的琴、教堂的阳光、动物园里6米高的大象、火烈鸟粉得像晚霞……这些画面挤在脑子里,比任何笔记都清楚。学校总说“走出去才是学习”,今天算摸到点意思了:世界不是平的文字,是能看、能听、能吓你一跳的立体模样。
——远景学院23-3(金融学)徐康瑞